人大代表热议“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排民忧、解民难,将带来极大幸福感

时间 • 2025-10-30 18:07:30
提升
幸福
成都
工程

2月4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议程之一,是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报告。

人大代表们纷纷就“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展开热议。在他们看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可以为市场主体创造蓬勃发展的新机会,为新兴产业创构广泛应用的新场景、为青年人才搭建筑梦圆梦的新舞台,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关注城市通勤效率:

建立“最后一公里”交通体系

成都市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翁杰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他最关注的工程之一便是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在翁杰看来,出行是人们最主要的需求之一,只有交通方便了,才能聚集人气。“通勤、生活深度融合,那就是购物消费、生活服务就在身边。便利的交通连接大都市中星罗棋布的消费和生活场景,大家的生活将更加便利。”

▲翁杰

翁杰建议,以轨道交通带动经济发展,在中心城区轨道已成网成片情况下,大力在郊区县单线轨道建设TOD,实现通勤与经济效率的融合。同时,以生态化、系统化理念建设TOD,打造集出行、美食、娱乐、购物、文旅等为一体的综合体,通过公交等辐射周边,而不是单纯地建设商场。此外,对于运行效率较低的公交,在沿途打造餐饮、旅游、特色景点等场景,并通过慢行交通串联。

翁杰还提到了“最后一公里”。“回家的‘最后一公里’影响着公共交通出行的服务能力以及市民到家的效率。希望在未来几年,‘最后一公里’能够建立起完善的体系。”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也是成都市人大经济委员会委员、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俊的关注重点之一。“去年底,成都出炉了《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方案公示》,我关注的点在于,轨道交通新一轮的优化布局中,是否与产业功能区做好了配套。”刘俊说,轨道交通有助于推动人才、项目、产业聚集,能够更好地推动产业功能区的发展。

关注高品质公共服务:

市级公立医疗机构需进一步提升

刘俊还表示,医疗保障也是他关注的重点。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计划中,成都将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新增三级乙等县级疾控中心5个以上,重大传染病疫情有效处置率达100%。

刘俊说,成都医疗资源较好,有华西医院等顶尖医院,但成都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在人才、研究、技术创新、器械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希望十大工程真正落实到老百姓身上,为市民排民忧、解民难,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都市人大代表、北京万商天勤(成都)律师事务所主任韩冬则比较关注健身空间。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提出,成都将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10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每人掌握1~2项运动技能,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韩冬表示,成都的绿道变化非常大。“我有时候早上会出去跑几公里,感觉环境很好。”韩冬说,成都有绿道、公园,可以闲逛、锻炼,这能让人最直观地感受到蓝天绿地,“这样的健身空间能够给市民带来极大的幸福感。”

▲韩冬

关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

小块地方建立绿地、花园

根据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成都将进行“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双提升”,对老旧小区分类提升改造,加快推进自主加装电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适老、适幼、停车等功能。对此,翁杰直呼:“简直是太好了!”

翁杰表示,现在有很多老人住在老旧楼房,没有电梯,上下楼很不方便。“老旧楼房加装电梯,将极大程度方便这些‘悬空老人’。”翁杰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我了解到,在加装电梯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要想办法去协调、化解这种矛盾,推进加装电梯工作。”

成都市人大代表、民革成都市委会办公室主任商海燕则关注到了城市更新方面。“近年来,我觉得成都老城区变化非常大,特别是微绿地、小游园的出现。现在真的是出门见绿,出门见园区,出门见美景!”

▲商海燕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提出,成都将加快街头绿地、小游园建设和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商海燕说,利用小块地方建立绿地、花园,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大家晒太阳、散步、进行体育锻炼的地方随时都有,这就是非常直观的幸福和美好。”

红星新闻记者彭惊摄影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