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对话|全国人大代表黄建平:多维治理知识产权侵权和失信

时间 • 2025-07-25 21:36:33
保护
知识产权
创新
就是

20:06

【编者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南方财经全媒体推出两会系列报道,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客访谈,讲述他们的履职故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两会将有哪些公众关切的热点?代表委员在经济领域的议案提案有哪些主题?《南财对话》两会特刊《两会·会客厅》生动呈现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精彩观点。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知识产权已成为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的核心关键。深入落实创新驱动,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深化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激励和保障,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做好“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区域和行业重大发展战略的有机衔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正密集落地,从完善保护制度、加大侵权惩戒等方面全链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加,知识产权逐步发展成为企业发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近些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知识产权失信被执行人,俗称“知识产权老赖”,治理方面仍然存在保全力度不够、执行效率不高、惩戒威慑不强等问题。加强知识产权“老赖”治理势在必行。南方财经全媒体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黄代表建议,通过多维治理知识产权侵权和失信,为实体经济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南方财经: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布局之年。今年全国两会,您将带来什么议案呢?您连续几年关注知识产权内容,在创新引领的当下,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哪些障碍?

全国人大代表黄建平:我今年带到两会的建议,还是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如何多维治理知识产权老赖,打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我认为,要实现“补链强链”,最关键的是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把供应链的短板补上。

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更加重视研发和创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效果也越来越显著。从立法到司法,我们感觉到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设、法制化环境的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在知识产权失信被执行人(俗称“知识产权老赖”)治理方面仍然存在保全力度不够、执行效率不高、惩戒威慑不强等问题。通俗一点讲,知识产权老赖仍然可以招摇过市,未能得到应有的惩处,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后“一公里”仍未落实。因此,我建议通过多维治理知识产权失信被执行人,进一步鼓励创新引领发展。

南方财经:对知识产权老赖问题,您觉得应该怎么破题?

全国人大代表黄建平:破题要从它的难点和痛点说起。难点上,知识产权案件与普通民商事案件不同,判决一般有双重处罚,经济处罚和行为处罚。行为处罚,就是停止侵权行为。他今天侵权,受到了经济上的处罚,但明天换个“马甲”,重新注册个公司,重操旧业,继续侵权。就此,我们建议工商部门在商事登记方面,增加一个知识产权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不允许他侵权失信之后,换个“马甲”又继续侵权。

痛点上,在社会认知里,知识产权侵权并不像一般民商事侵权那样引起大家的重视。前几年有个很著名的著作权侵权的案件,法院判决了要他们公开道歉,他们拒绝道歉,但是仍然活跃在各大媒体。近期业内100多名编剧联合抵制,引起了像央视等一些权威媒体的关注,才逼着他们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出来公开道歉。由此可见,大家对知识产权失信被执行人,还是没有上升到“一处失信,处处难行”的高度。

所以,要真正地净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必须多维地去治理。除了司法部门、政法部门之外,社会、政府、媒体,都要给予重视,这样才可能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南方财经:知识产权保护对侵权与否的认定,是比较专业的。知识产权法院其实也是这几年才成立,对失信人的执行,或者说在禁入市场方面,其实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黄建平:对。成立了知识产权法院以后,知识产权的司法得到了非常好的落实。但是现在广东区域知识产案件非常多,案多人少。

根据相关统计,像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法官每人年平均办案数超过300起,每天要判1起。但有一个问题,知识产权官司很容易造成“赢得官司输了钱”。你胜诉了,但你不一定能够获取你的权利,获取你的赔偿,因为要获取权利和赔偿很关键的一条,叫“诉前财产保全”。就是起诉前,原告要通过调查,将被告人的财产进行财产保全,就是财产的冻结等等。

所以往往就是官司赢了以后,这些被告人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现在也有一个政策导向,要让知识产权失信人“倾家荡产”,实际上目前还难以做到,才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才会让这些创新的人没有获得创新的好处,没有再创新的这种动力,那更难于去实现我们现在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党中央和政府要求的更多的原始的创新,更多的这种“由0至1”的创新。

所以说,最好地保护创新的环境,就是保护知识产权。这个还是有很多难度的。

南方财经:说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能否依靠“行业自律”?

全国人大代表黄建平:自律,是要把一件事建立在所谓的道德高度上面,其实是很难的。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立法和司法,目前我们的立法取得很大的进步。当然我们可以继续完善,比如说,应该进一步提高侵权的赔偿额度。真正地要体现到让侵权失信人“倾家荡产”,距离这样的诉求,现在的赔偿额度还是很低,而且地区差异很大。

像我们企业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一个案件可能在粤东的法院判赔偿30万,但是在粤西的法院,可能就判赔偿90万。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还是蛮大的,就是看你的认知,就是看你对事情危害性的认知。

我觉得第一个是加大处罚力度。第二个,这一次议案里提到的,更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在执行层面一定要执行到位,一定不能让这些知识产权失信被执行人,换一个“马甲”就继续重操旧业,也不要让这些失信被执行人,仍然带着社会光环去继续骗人。

我想这需要社会上面的宣传,包括媒体大力的宣传,要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政府把创新摆在了这么重要的位置,每年出台了很多鼓励创新的政策,包括政府的很多奖励,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创新的鼓励和保护,都不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作用大,知识产权是一个土壤。给一些创新的奖励,只能算是外因,只能说是“浇水”,是一次过的,但“土壤”好了,创新的“苗子”才会像雨后春笋不断地长出来。

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持续关注知识产权这个领域的建设,就是呼吁加强创新环境的建设,这样才有创新的内生的动力。

南方财经:您的议案还不少,主要都是围绕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块?

全国人大代表黄建平:知识产权保护其实是我一个保留节目。这也是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践,也是确实自己有痛点。唯美马可波罗作为建陶行业的头部品牌,我们本身就是知识产权被侵权的受害者。我们企业专门成立一个法务部,这几个人就干一件事情,天天全国打假,每年我们通过打假获得的赔偿都有几百万

唯美作为头部企业,做到今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是靠创新。所以我们的体会是,创新对一个企业太重要了。包括“建材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离不开这个话题。所以,我们因为在创新上面获得很大的好处,我们就更珍惜创新。所以我们更要呼吁,把创新的环境打造好,把知识产权保护好,所以这是我一个保留节目。

当然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的发展环境,会出现新的问题。有时候会再带来一个议案。今年的话,我还提了一个有关加强网络自媒体乱象整治,打击网络诽谤的议案。

南方财经:其实很多科技企业,特别是民营的科技企业,它存在研发投入大,资金需求大,但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也存在转换难的问题。您所在的行业有没有存在这方面问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对于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转化难的问题,您认为应该怎么解决?有什么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黄建平:我想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管是不是科技企业,只要是属于创业型的小规模企业,它一定融资难融资贵。

所以我一直在谈,我就觉得,在企业起步阶段,特别是创业阶段,容易碰到困难。

当然现在政府也是两手抓。政府的话,现在有个科创板,即使你还是亏损的企业,还是不赚钱的企业,只要项目好,可能资本市场就把钱给你了,可以去上科创板,这是一个解决渠道,社会融资的一个渠道,但不是人人都能够去的。

更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市场就是银行,客户就是行长”,你跟市场去要资金,跟客户去要资金。凭什么?你就是要有好的产品,要有能够打动他的新产品,能够让他盈利的产品,你建立起信誉,就不存在什么融资难的问题。

当然你搞一些花里胡哨的,说你的东西是高科技,是先进的技术。你用什么呈现?你必须要用产品来呈现。你不能讲一个虚的概念,那些一直都是躲在实验室里面,一直都不能走出市场的技术。这些伪高科技企业,是伪技术。那当然没人愿意为你买单了。

所以我们要提醒的就是,现在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一些被认为技术很高的人出来创业,往往搞出来的东西市场不叫好。我认为没有第二个衡量标准,用户和市场就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你把问题想通了,就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也不存在科技成果转换难的问题。

科技成果转换难,有三个陷阱,第一,实验室做得出来,没有办法大生产,没有办法规模化。那就证明你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你不具备工业思维,你还是那种学术思维。第二,能够转换,成本太高,市场接受不了。第三,能够转换,市场不好。成本太高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市场不好,就是说不适销对路,会不会是太超前?或者说人家现在看不懂。那么这些都是会造成科技成果转换低的原因。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是科研的三个陷阱,要规避这三个陷阱,就不存在科研成果转换低的问题。

我想这两个问题的话,都需要用非常市场化的眼光来看。

策划:陈晨星于晓娜祝乃娟

监制:方晓茸向秀芳

制作:陈国光李群

拍摄:肖航

配音:邓旭

海报设计:张颖

通讯员:许小勇李军林庞晓枚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曾婷芳赖禧丁海利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南财音视频制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