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故事丨烟火三千年,最抚凡人心
早在距今约4500年至3700年
成都平原就是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
自秦代兴建成都大城2000多年以来
成都,城址未迁、名称未变,绝无仅有
最新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成都GDP达9602.72亿元
同比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7%
十三五时期,成都GDP跨越6个千亿级
增至1.77万亿元,全国排名第7位
公园城市蓝天白云,绿荫环绕,楼宇、树木相互点缀映衬,构成一幅公园城市的美好生活图景。
-前方请旋转手机,横屏看图-
蜀峰468、天府熊猫塔、东安湖体育公园与雪山同框,满目诗情画意。(嘉楠摄)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
曾经历经三次城市文明的繁荣崛起:
先秦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
秦汉时期的“列备五都”
汉唐时期的“扬一益二”
现在,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
成都正迎来民族复兴引领城市崛起的新高峰
日光倾城,成都新高“峰”蜀峰468与身后的雪峰构成“双绝”。(嘉楠摄)
-前方请旋转手机,横屏看图-
雨后初霁,成都出现漫画天,超治愈。(JASON翔升摄)
源起川西北高原的汩汩江流
翻山越岭,奔腾而下
盆地东部地层经过冲刷终成成都平原
坐山观城,在成都龙泉山之上便可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收入眼底。(嘉楠摄)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身在公园,春暖花开
一个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
现代化城市新范本跃然眼前
公园城市里的幸福美好生活正在续写新篇章
·故事一·
越山计:城市东进
千年之变,跨越龙泉山
2017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
在成都平原画下“东进”的蓝图
公路蜿蜒在红旗村斑斓的树林间,宛如一幅山水画。(嘉楠摄)
自此,城市“东进”势如破竹
打破“两山夹一城”的千年格局
打开“一山连两翼”的城市发展新空间
东进,是推动成都永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根本之策、战略之举
-前方请旋转手机,横屏看图-
日落黄昏,华灯初上,天际雪山若隐若现,夜间的成都流光溢彩。(JASON翔升摄)
6月27日
历经5年建设的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
中国迎来第三个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陆上川流不息,空中飞机穿云,城市熠熠生辉。(米克摄)
夜幕之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灯火辉煌。6月27日上午11时许,“神鸟”展翅,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插上了新翅膀。(曾乙伦摄)
实现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战略地势之变
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之变
从“产城人”走向“人城产”的价值选择之变
从休闲之都走向公园城市的文化气度之变
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也将逐渐孕育成型
·故事二·
公园之城:推窗见雪山
晨曦点染千秋雪,光和云雾给城市蒙上一层七彩面纱。(嘉楠摄)
在起伏的地球表面有一条隐形的线
海拔在此之上的地方即是积雪终年覆盖的世界
邛崃南河河滨湿地公园|以雪山为底,湖水为镜,一人、两飞鸟路过这幅公园城市山水画。(邛崃宣传部蔡骏摄)
作为全球唯一
能远眺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的特大城市
“窗含千秋雪”的胜景并不罕见
7月20日
日照雪山漫金顶
一行飞鸟掠过天际
身在成都的徐云开
抓拍到雪山、飞鸟同框的绝美画面
公园城市的“大战略”
变成每个市民可感可及的“小确幸”
远望雪山近观飞鸟(徐云开摄)
据不完全统计
仅在2021年上半年
“成都又见雪山”
就已26次刷屏成都人的朋友圈
一项数据显示
2016年在成都望见雪山的记录共计35次
202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75次
江西籍摄影师嘉楠
是生活在成都的“追峰人”
他的镜头里
雪山这样的庞然大物
自然地与城市、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
和谐共处
在成都,雪山这样冰冷的自然造物与城市融为一体,生出另一种城市温度。(嘉楠摄)
坐在龙泉山上喝茶的人抬头即见雪山(嘉楠摄)
-前方请旋转手机,横屏看图-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举办地东安湖体育公园与雪山惊艳同框(嘉楠摄)
-前方请旋转手机,横屏看图-
夜深时车水马龙和天际的雪山相映成趣(嘉楠摄)
2017年
嘉楠在龙泉山上连续拍下32张雪山图
拼接成一幅94座雪山与城市同框的《雪山长卷》
远处连绵不绝的雪山
和近处一派生机的公园城市交相辉映
一幅“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画卷徐徐展开
-前方请旋转手机,横屏看图-
雪山长卷(嘉楠摄)
从成都天府广场
到幺妹峰的直线距离是120公里
到贡嘎山的直线距离是240公里
实现城市与雪山两两相望
需要很好的天气和通透性
公园城市建设自然功不可没
城市之眼丹景台(蒋人可摄)
作为成都东侧冉冉升起的“城市绿心”
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高低起伏,葱郁千里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蒋人可摄)
旭日东升,霞光浸染天际,龙泉山间云瀑奔涌。(嘉楠摄)
三岔湖主坝|山水之间,环湖骑行,树木林立绿意盎然,水雾弥漫烟波浩淼。(嘉楠摄)
智慧之环如同一条红色的丝带点缀在绿林草地间(蒋人可摄)
环城生态公园贯通绕城高速两侧100公里
青山为底、绿道为轴、江河为脉
成都自2017年起规划建设
总长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
累计4780公里的天府绿道
已匍匐在城市之中
今年成都将再建1000余条“回家的路”
湖水蔚蓝,在白鹭湾湿地公园绿道上骑行的人看尽一路美景。(蒋人可摄)
成都三年累计实现增绿增景14万亩
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底的54%提升至2020年的59%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已然成为成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靓丽名片
·故事三·
新引擎:新经济新动能
身高218米的双子塔所在的成都金融城是一张西部金融中心名片(蒋人可摄)
创新前行,成都独辟蹊径
2017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
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
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形态
被树木环绕的塔子山公园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蒋人可摄)
2019年
成都“最强大脑”成都超算中心项目启动建设
不到一年
三栋核心建筑拔地而起并投入试运行
成为成都发展“数字经济”的“底气”
成都超算中心|按照10亿亿次/秒的算力峰值性能,成都超算中心相当于350万台8核家用电脑的运算能力,每秒计算速度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JASON翔升摄)
3年多来,新经济产业在成都蓬勃发展
截至6月,成都累计注册新经济企业52.1万家
平均每天有200余家新经济企业在成都诞生
作为成都最为繁华的商圈,春熙路商圈不断营造新的消费场景。(蒋人可摄)
新经济总量指数城市排名
从2016年的全国第6上升至全国第2
新经济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72.6万人
同比增长12%
《王者荣耀》《哪咤》等
现象级新经济产品在成都诞生
在成都,高铁的数量与速度正在不断刷新。(蒋人可摄)
·故事四·
社区治理:烟火人间
横跨锦江的安顺廊桥接连起两岸烟火人间(蒋人可摄)
“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
市井文化繁荣千年
花重锦官城,美酒堪送老
人间成都三千年,烟火最抚凡人心
望平街的香香巷藏匿着诸多舌尖上的美食,美食在侧,让这里自然地生长出一个热闹的生活市集。(一蕊Aries摄)
(JASON翔升摄)
(安森摄)
走街串巷,美食飘香
美景推窗,人文古迹遍布
连续12年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的成都
递出一张宜业、宜居的城市名片
街头献唱的表演者吸引了许多驻足观看的行人,城市的夜晚多了一种浪漫。(安森摄)
“十二月市”穿过历史的长河走到今天,注入一股潮流与活力,重现古时繁华集市。(安森摄)
15分钟公共服务圈和生活场景打造
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改造提升工程正式点亮
130多个示范社区、1200余个网红打卡点出世
“开窗能见山水乡愁,推门即是烟火人间”
天府立交|成都机动车保有量高居全国第二,城市拥堵指数却排名全国第十八位。(JASON翔升摄)
国内首座拥有多元场景的
人行天桥“交子之环”即将全景亮相
生活消费再添新场景
“交子之环”景观桥,与双子塔等超高层建筑群构成“一环双塔”的新景观。(JASON翔升摄)
人民城市为人民
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正循序渐进
·故事五·
“蓉漂”风尚:全新城市名片
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在成都成就梦想(JASON翔升摄)
“蓉漂”既是一张全新城市名片
也是一种全新流行趋势
9年前,江西人嘉楠从沿海城市来到成都平原
9年后,他乐于称自己为本土摄影师
他用镜头记录下自己对成都的缱绻深情
西村大院|天色渐暗,足球场上踢球的市民热情不减。(嘉楠摄)
这座宜业、宜居的公园城市
用实际行动留下无数“嘉楠”们
2017年
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本科毕业生落户政策
在人才安居、创新激励、创业孵化等方面
给予更大政策支持
推动建立“蓉漂人才绿卡”制度
聚焦广大“蓉漂”关注的住房问题
灯火通明的银泰城(蒋人可摄)
关心人才能留住人
成都已累计吸引
新落户青年、高学历高技能人才超过50万
人才总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2%以上,达556万人
成为新一线城市中最受年轻人喜欢
和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
四面八方的人才正汇聚成都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蒋人可摄)
五个故事背后
折射出成都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浪潮中
正迎来城市发展的第四次高峰
眺望未来
成都,将大踏步迈向现代化新天府
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据成都大运会官方微信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