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它是不是耕地,应付了卫星就行?|来听新闻

时间 • 2025-08-04 19:07:13
执法
技术

要闻速览

○农业农村部:做好两节期间“菜篮子”稳产保供

○全国秋粮收购超1亿吨,收购进度过半

○公安部:严打“造热点”“蹭热点”的网红大V

○全国新发职业病确诊病例三年下降40%

○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

○这场盛会要来了!“八大惊喜”大揭密!

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充分利用卫星技术手段,持续开展土地卫星遥感影像图片(简称“卫片”)执法检查,督促各地对问题图斑开展排查整治,有效强化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管理保护。然而,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卫片执法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精准之处,且“卫星视角”盲区容易为局部整改、虚假整改提供空间。

明知问题出在图斑上,有时也将错就错

不久前,北方某省一名村干部向记者讲述这样一件事情: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利用荒山荒坡开发旅游设施,并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然而,上半年他突然接到自然资源部门的整改通知,要求立即拆除旅游设施,恢复耕地,依据就是卫片执法发现的问题图斑。

记者了解到,卫片执法并非一项新技术,自2009年起卫片执法检查就在我国全面实行。由于其具有区域覆盖性强、监测精度高等特点,极大提升了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在发现土地违法行为方面具有常规监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然而,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不少基层干部吐槽,看似精准的卫片执法,在执行过程中多有不精准之处。北方某省一名乡镇干部说,他遇到的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一户村民的窑洞顶被划为基本农田,执法部门还开出数十万元的罚款。

长期研究卫片执法问题的武汉大学博士王波调研发现,卫片执法结果显示,中部某乡镇近3000亩土地存在“非粮化”现象,但经当地干部核实后发现,要求整改的土地有六成存在划定基本农田不实的情况。

多名乡镇干部表示,发现图斑有问题要想勘误,需要一级一级往上反映,还需要派人核查,提供证据,证明这个地方以前确实是何种性质的土地,程序走下来至少要90天。但在现实中,如果在一定时限内无法按卫星结果恢复土地性质,上级就会对下级进行严厉问责。

只要应付了卫星就行,有地方整改流于形式

记者采访发现,过于依赖卫星执法,也容易为真正的违法占地行为留下可乘之机。一些地方通过各种变通手段应付来自卫星视角的检查,进而让整改流于形式。

中部地区一位乡镇干部说,在今年的耕地“非粮化”检查中,他所在的县区有2000多亩问题图斑需要排查整改,“很担心不少违法占地行为最终不了了之”。

一些地方在整改时,不动真碰硬,存在局部整改甚至虚假整改的情况。比如,某企业建设厂房时多占了周边土地,被卫片执法发现后,只拆除违法占地上方的部分屋顶,露出地面,并在相应区域临时种上绿植,“只要从天上看到变绿了,应付了卫星就行”。

中部某地一名乡镇干部反映,有一个地方5口鱼塘都属于违法占地,但是卫星只生成了其中一口的违法图斑,执法过程中也只对那一口进行执法。

对于部分地方在卫片执法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自然资源部近两年曾多次通报并指出,一些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存在执法履职不力,卫片图斑判定不实,违规审批临时用地,对违法用地整改不力,在配合检查过程中伪造会议记录,篡改材料弄虚作假,有组织、成规模地伪造临时用地批文等问题。

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坚持实事求是

一些受访基层干部反映,用卫星遥感照片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防止耕地“非农化”的效果显著,多数问题图斑确实存在违法占地情况,基层执法人员只要依法办事即可,最担心的是,对违法占地的判定不精准。

比如,有的农民常年在外打工,在闲置的宅基地上种上了农作物,但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工作人员依据土地现状,将此类地块认定为耕地。“耕地红线谁也不敢碰,但凡被认定为耕地,就得按照耕地处理。”一名工作人员说。

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表示,通过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渠道得到拓宽,但在实际执行中,过度依赖技术,容易使基层治理陷入僵化。对于这种治理倾向应保持高度警惕,保障基层干部能够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处理问题。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吕德文认为,过度依赖技术,容易产生技术治理的反向适配:一旦技术不符合实际,就会反过来要求基层工作脱离实际来满足技术的要求。

吕德文表示,基层治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基层事务也有模糊性和不规则特征,技术治理的空间是有限的。在加强技术赋能的同时,更要打造简约高效的治理体系,让基层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做群众工作中完成治理任务。

事实上,自然资源部执法局在解读2023年卫片执法工作时就明确指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只能将卫片执法图斑作为发现违法行为的线索,所有违法问题必须经严格规范的调查取证后,依法依规作出行政处罚,绝不能将卫片执法图斑直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来源:半月谈等

重磅发布

2023年度乡村振兴十大新闻重磅发布

2023年是全面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这一年里“三农”领域发生了

许多值得关注、值得记录的大事

12月23日

2023年度乡村振兴十大新闻

重磅发布

特别

专访

这一年,用哪个词形容重庆农业农村工作?|2023年“三农”关键词

12月20日,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3年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攻难关、破难题,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为展示各地202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中国三农发布特别策划了《2023年“三农”关键词》专栏,邀请了五位农业农村厅局长用一个词形容2023年本省农业农村工作特点,并详细阐述。本期邀请到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详情】

三农新资讯

农业农村部:做好两节期间“菜篮子”稳产保供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强雨雪、强寒潮天气,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高,给“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带来影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农业农村部对做好元旦、春节期间“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统筹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发展、市场流通、质量安全、调控保障等各项工作,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详情】

全国秋粮收购超1亿吨,收购进度过半

年末岁尾,玉米等秋粮全面进入收购高峰期。12月23日,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消息,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过1亿吨,收购进度过半。

这场盛会要来了!“八大惊喜”大揭密!

12月23日,乡村振兴品牌节年度荣耀盛典“怀来时刻@1314”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发布会揭示了乡村振兴品牌节年度荣耀盛典的“八大惊喜”。乡村振兴品牌节年度荣耀盛典即将“怀”梦而“来”,与其怀念,不如来见,让我们相约2024年1月13-14日,共赴这场盛会!【详情】

聚焦

三农

天寒心暖:甘肃灾区确保物资发放

12月22日,中国三农发布记者走访了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物资存放点。据了解,方便面、羽绒服、棉裤等物资分批运到安置点。受灾村民的需求有专人统计,每天会按需分配。大墩村村民告诉记者,粮食、清油、石碳、帐篷、炉子等物资还很紧缺。

民生资讯

公安部:严打“造热点”“蹭热点”的网红大V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12月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网红大V具有较强的网络影响力,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严打“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的网红大V。

全国新发职业病确诊病例三年下降40%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近年来,全国新发职业病确诊病例呈下降趋势,2022年全国报告新增职业病病例数比2019年下降40%。

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

当地时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戴兵在联大决议通过后表示,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详情】

2023年度三农人物候选人

袁平荣:“稻之王国”的探路者

袁平荣,1967年生,现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袁平荣带领云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人员,提供科技服务,推广优良品种;带领广大农民真正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服务为手段”的发展之路。袁平荣是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入选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得云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云南省粮食暨重要农产品生产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详情】

独家

专访

岁末年初,如何躲避诈骗那些“坑”?丨三农三人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一年之际,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那么,此次惩戒办法对法律的推行有何意义?哪些是遭遇诈骗的高发人群?“刷单返利”怎样一步步掏空你的钱?“客服退赔”到底是真是假?AI换脸技术如何辨别真伪?报警时限又是如何决定追款数额的?

三农

未知数

吃猪油到底健不健康?油要怎么选?

很多家庭有吃猪油的习惯,炒菜时放一勺猪油,平淡无奇的食材刹那间变为香喷喷的佳肴。不过,有些人认为吃猪油不健康,可能会造成肥胖、诱发心血管方面的问题。那么,吃猪油到底健不健康?市场上的食用油都有哪些特性?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呢?【详情】

社会百态

救援队吃饭付钱,被面馆老板霸气拒收

近日,救援队在青海民和灾区吃饭后要给钱,牛肉面馆老板霸气拒绝,用最刚的语气说最暖的话,“收你们钱我们成啥了!不收钱,全部不收钱!”(浙江新闻)

广州辟谣限制外卖:严重不实!

据广东省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近日,有自媒体发布“广州市将实行全新政策,成为全国首个限制外卖配送的城市”“限行区域和相关道路,外卖配送将被禁止,餐馆只能提供堂食和到店取餐服务”。经核查,上述信息严重不实,恶意曲解广州电动自行车限行新规,误导民众,引发不良社会影响。(广州日报)

好看!龙年主题花饽饽好惊艳

近日,山东烟台,手艺人制作龙年主题款花饽饽,并发布了制作教程,称“光造型的话,这款花样需要20分钟左右”。网友: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山东广播电视台)

网友互动

Response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不主张长期佩戴口罩。钟南山认为,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常规原因,即天气燥骤冷后,鼻黏膜的免疫功能降低,所以病毒容易进入呼吸道;二是因为长期戴口罩也会使得自身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削弱了抵御疾病的能力。那么,你近期戴口罩的频率如何?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与我们互动,在评论区说出你想对我们说的话,并将农视网微信公众号推荐给你的家人或朋友。留言点赞数超过50的朋友,将会获得中国三农发布定制笔记本和鼠标垫各一个。后期我们将为大家送出更多的礼品,快留言和我们互动吧~

今日小知识

起床后不建议立刻叠被子

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排出代谢物,晚上睡觉时也不例外,这些代谢物,尤其是汗留在被子里,时间一长不仅有汗臭味,还会孳生螨虫。叠好的被子会保存人体的温度和汗液,给尘螨创造了生存条件,长期下去,人就容易出现皮肤健康问题。

正确方法:起床后先把被子翻过来,摊晾10分钟左右再叠起来,最重要的还是勤洗、勤晒,每个月至少一次。

天气

12月24日08时至25日08时,内蒙古东北部、新疆南疆西部山区、西藏东部和南部、青海南部和西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四川南部、云南中西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辽东半岛、西藏北部、浙江沿海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