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观察丨赛场之内不止于胜负,金牌之外依旧有精彩
北京冬奥会今天圆满结束。半个月的赛事,留下了许多经典瞬间和让人难忘的故事。从申办到闭幕,北京冬奥会成功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冬奥效应”在全国各地不断发酵,滑雪场一票难求,有冰墩墩的地方必排起长队。与14年前相比,人们对奥运会的关注点不再相同,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也到了一个不同的层级。
苏翊鸣图据视觉中国
00后的心态
奥运会比赛一样可以“玩得开心”
“玩得开心”,谷爱凌和苏翊鸣在接受采访时都说过这句话送给对方。在以往的奥运采访经历中,“为国争光”“拼尽全力”这样的回答是记者们听得最多的,猛然间听到这样的话,很多记者还是有些不习惯。只能感慨,现在的“00后”小朋友是不一样了。谷爱凌和苏翊鸣这对发小分别获得了2金1银和1金1银,成为这个冬奥会最受关注的两名运动员。他们的语言方式跟以往的运动员不太一样,而心态也明显不同,对于胜负,这一代的运动员有着自己的理解。
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他们的两枚银牌。当苏翊鸣率先出战,在不太被看好的情况下夺得男子单板坡面障碍技巧银牌时,“小栓子”横空出世,赛后的媒体以及网友的争论都在为他鸣不平,甚至连裁判也表示给加拿大选手帕洛特的分数高了。但苏翊鸣确主动出来帮裁判解围,而且表示接受银牌这个结果。一名当时不满18岁的少年,展现出了他的格局,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胸襟。所以,在他夺得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冠军后,那些他昔日的偶像都上前拥抱他,为他献上诚挚的祝福。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谷爱凌赛后安慰对手图据视觉中国
谷爱凌的银牌同样出现在坡面障碍技巧这个项目,在夺得大跳台项目金牌后,外界对于这位姑娘的关注超乎想象,“3金”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但她却举重若轻。但在训练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前两次出发的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但在关键的最后一次出发,她用优异的表现拿到银牌。赛后,不少人又开始质疑裁判压分,毕竟距离冠军只有零点几分的差距,很多人都在替谷爱凌遗憾。但从谷爱凌的表情来看,全程看不到一点不开心或者遗憾,标志性的笑容挂在她的脸上。对于这枚银牌,她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就像她自己所说,能够三次登上领奖台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她更看重的是如何打破自己的界限。对于金牌和胜负,年轻人的看法不再那么“重”,而正是这份“轻”,愈加契合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
和他们一样来“玩”的还有荣格,和苏翊鸣师出同门的女子单板滑雪运动员。19岁的她赛后说,“进了决赛就是冲着玩得开心来的嘛,做到自己的最好就可以了。”最终她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创造了中国女子运动员的历史。这些嘴上说着来“玩”的运动员,实际上训练非常刻苦,对待训练和比赛的态度可不是说的那样轻松。但一个“玩”字,体现的是一种心态,抱着这种心态的运动员,也往往能够拿出正常甚至超水平的发挥。
谷爱凌吃韭菜盒子
赛场可以不只竞技
没站上领奖台的运动员故事同样精彩
同样让人记住的还有四川选手高弘博,在男子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中,21岁的中国选手高弘博第6个出场,跟其他选手的技惊四座相比,他连一次空中动作都没有,只做了最基础的滑行,以15分排名垫底。但全国观众通过电视镜头看到他笑得无比开心,赛后大家才知道他在赛前训练中脚踝骨折,推迟手术只为完成自己站上冬奥会赛场的梦想。即便是成绩垫底,他对奥运赛场的渴望和愿望达成的满足,感染了无数人。
在奥运赛场,摄影师的镜头,混采区的记者人数都在告诉你,同样是运动员,差距有多大。但在聚光灯看不见的地方,那些没能站上领奖台的运动员,他们的故事同样精彩。
马耳他的“豆包小姐姐”斯皮泰里
来自马耳他的“豆包小姐姐”斯皮泰里虽然资格赛只名列21,无缘决赛,却用爽朗的笑容征服世界;瑞士滑雪运动员尼古拉斯·胡贝尔通过各种搞笑视频把自己的比赛变成了“欢乐喜剧人”;替意外去世哥哥征战冬奥会雪橇赛事的格鲁吉亚运动员萨巴;请假来参加冬奥会的瑞典冰壶运动员;执着挑战4A导致无缘奖牌的羽生结弦……北京冬奥会已经结束,但这些故事却将留在了整个奥林匹克的历史上。
我们关注奖牌,但开始更加关注奖牌背后的故事。范可新拼尽全力后深情地亲吻冰面让人动容;武大靖体力不支时示意队友任子威往前冲让网友大呼“破防”;徐梦桃金牌背后的4次大手术,切除70%半月板让人心疼……
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后,范可新(左)、杨扬(中)、武大靖合影图据视觉中国
不是所有结局都完美
奥运是关于梦想和拼搏的故事
当然,不是每一段感人的故事都能有个完美的结局,和徐梦桃故事相似,腿里打进22颗钢钉的贾宗洋就未能如愿获得金牌,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比赛中,因为他的失误队伍未能如愿获得金牌。赛后的贾宗洋留下了悔恨的泪水,但每一位队友都在安慰他,告诉他没关系,即便当时的徐梦桃也对一枚奥运金牌梦寐以求。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赛,徐梦桃安慰贾宗洋图据视觉中国
就在谷爱凌获得U型场地技巧冠军的那场比赛,由于她在这个项目上的绝对统治以及超强的能力,以至于很多人忽略了这个项目的危险性。和她一同征战的还有小将张可欣,在第三轮比赛中为了挑战自我,她选择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却因为重重摔倒,一度无法起身。最后在医疗人员紧急进场后,几分钟后她终于站了起来,并且坚持自己滑到终点。赛后谷爱凌和其他队员也向她表达了敬意。
和运动员们一样,观众对待奥运会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奥林匹克运动会,既决胜负,又不止于胜负。当年轻的孙龙出现失误,导致中国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未能登上领奖台,“老大哥”武大靖站出来支持他,观众也对他表示谅解;当金博洋完成了自己的表演,虽然距离金牌还相差甚远,但首都体育馆却响起热烈的掌声,赛后媒体的标题是“金博洋战胜了金博洋”;当朱易在花样滑冰团体赛中再度摔倒,现场观众给与她呐喊和鼓励;当武大靖在自己的强项500米中未能进入决赛,网友关注的是他28岁年龄却50岁的脚……
为胜利者送上掌声,为失利者送上安慰,不纠结于判罚,不执着于奖牌,这是作为冬奥会东道主的气度和风采。奥运会是一段关于拼搏和梦想的故事,所以张嘉豪这样没能登上冬奥会舞台的追梦者,也在这期间广为流传、被人记住。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人出现在冬奥会的赛场,参加那些曾经我们并不太熟悉的项目。而北京冬奥会所做的,就是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红星新闻特派记者李博发自北京
编辑王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