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任何理由成为家庭暴力的帮凶
家庭暴力,其实并不鲜见。
这一次,女记者被丈夫殴至尿失禁的事件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主要原因不过是本身具有的戏剧性。城市的女记者,放弃本职揣着梦嫁入藏区,丈夫“纯净得像泉水”,最后,殴打到骨折尿失禁。如此传奇的故事性,让家庭暴力又一次站到风口浪尖。殊不知,家庭暴力在某个隐秘的角落,每天都可能在上演,尤其在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
总结起来,家庭暴力有以下情形:
①金记者和丈夫一样的夫妻暴力。夫妻有矛盾,吵架不过瘾,特别是男方“口才”不佳,诉诸暴力以求征服。在男方醉酒和心理有病的情形下,女方受到的伤害尤其严重,甚至殴打致死。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发生口角的那点事儿,也许只是情绪的发泄,施暴方会把很多与夫妻矛盾不相关的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而且暴力上瘾,有了一回还有下回,时间长了,施暴者如果没有犯罪成本,会越来越猖狂,直到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女方施暴的情形也存在。
②对子女的暴力。家长打着“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幌子来行驶家长教育的权利,这一类家庭暴力比较普遍,一般来说大多比较轻微,少数比较严重,其实质是教育手段的匮乏和教育观念的落后;在重组家庭暴力事件中,则是借用暴力手段宣泄情绪或达到自私自利狭隘目的;还有就是借由施暴子女,宣泄对配偶和生活的不满;酗酒和心理疾病患者施暴的情况下,手段没轻没重,加上子女发育尚未健全,后果相当严重。
③对老人的暴力。把生活中的矛盾以暴力手段发泄到身体孱弱的老人身上;不愿再履行孝敬的义务,意图通过虐待老人以求减少护理的时长。
面对家庭暴力,一方面是家庭,一方面是暴力,我们究竟该忍气吞声还是大声说出来?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
“清官难断家务事”
“我们这儿男人有几个不打老婆的?”
“就这样的风俗,认命吧”
“都自己家的事儿,别操闲心了”
“还不是自己找的”
“家丑就别外扬了”
家庭暴力如果不落到自己身上,永远体会不到它带来的伤害。而且,这种暴力,危害比较长远。家庭暴力不仅会严重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还会把这种影响投射到后代身上。经常遭到家庭暴力的儿童,常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暴力“发扬光大”,自己会变成施暴者,去欺负别人或在成年之后模仿施暴者的手段,另一种又可能会成为饱含屈辱泪水的少年,终日心事重重不合群,有的会变得懦弱不堪,性格走向另一极端。这种危害,要比家庭暴力造成的人身伤害只深不浅,而且副作用十分漫长。
这样的家庭关系,甚至远远不如陌生人,陌生人如果冒犯了我们,我们尚且知道反抗。家庭暴力危害如此之大,我们还要容忍吗?
正如中央政法委主管的中国长安网所说,我们要有止损的勇气和退出的自由。
受害者应该树立一种勇气,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崭新生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