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历时44天拿到的房本“黄牛”一天办完,政务服务岂能成寻租工具
明明中央和地方已有明文规定,办事机构和人员为何还是阳奉阴违地拖沓应付,甚至利用这一丁点的权限来变相寻租,获取非法利益?
据新华视点报道,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有的群众自己到不动产登记大厅,跑了4趟,历时44天才拿到房本;但有的人找“黄牛”代办,花500元后竟能在1天内“神速”出证。
在互联网数字政务时代,随着简政放权、少跑一次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众的各种证件、事项的办理,整体方便了许多,但这次督查组的暗访调查显示,集宁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仍然存在办证效率低时间长、工作人员涉嫌与“黄牛”勾结不当牟利等问题。并且,效率低只是问题之一,更关键的是,该中心还无法给民众一个准确的预期。比如据报道,有市民7月12日办理,工作人员表示5个工作日后来拿证,但市民7月19日、7月23日前往,均被告知“下周再来看看”。
对于不动产登记办理的拖沓,工作人员称,是因为办证人多。但这一理由完全站不住脚——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明确提到,2020年底前,全国所有市县不动产登记的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力争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随后,内蒙古也发布了相应的落实文件。
那么,中央和地方的政令在先,办事机构为何还拖拖拉拉,百般折腾民众?背后原因,恐怕不只是办证的人太多。
根据暗访调查,在办事大厅之外,地产中介、打印店“代办服务”生意火爆,而44天才能拿到证的普通流程,找“黄牛”进行代办竟然只要一天。这里面的利益勾结,或许为办事效率的拖沓提供了一个解释。
拖延办理,变相促使市民寻找代办服务;而代办服务的增加,所导致的大量插队,又延误了市民正常办理的进度,这是一套不难解释的逻辑闭环。而“黄牛”的神通广大背后,正是相关环节权力寻租的难看吃相,它既折腾了民众,也违背了政令。
不动产的登记办理,说到底是一种政务服务,办事机构需要服务好民众,让民众满意。然而在这里,证件办理却成了一种“权力”,一种可以变现的权力,这是对政务服务的扭曲。
在督查组的介入下,当地全面展开整改,包括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在内的人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接下来,要严肃问责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更要查清楚背后的利益勾结链条,看看到底涉及哪些人员。
问责查处,不是此事的终点,还值得反思的地方在于:明明中央和地方已有明文规定,办事机构和人员为何还是阳奉阴违地拖沓应付,甚至利用这一丁点的权限来变相寻租,获取非法利益?要知道,此事的曝光,还是暗访的结果,当地至始至终似乎并没有察觉。
简政放权的相关政务改革,其实早就进行了许多年,精简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给广大民众带来了高度的便利。而此次案例的曝光说明,虽然整体政务服务质量在提升,但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办事效率低下的诸多问题,政务服务的改进,还得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不管怎么说,此事是一个有力警醒。它提醒我们,政务服务流程、效率的优化,绝不仅是下发个文件就了事,要落到实处,还得有更针对性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熊志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