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试点区(市)县成为成都生态环境与健康试点示范区
7月8日下午,2021成都生态环境与健康大会在成都举行。
会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党委书记文雁宣布,天府新区、锦江区、双流区、温江区、新津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10个成都市生态环境与健康试点区(市)县获得授牌。
“通过前期准备,我们成功申请到了生态环境与健康试点示范区,这对温江区环境与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此次获牌的温江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温江区将继续聚焦实现产业功能区的生态价值,把生态环境与健康理念融入到国际健康颐养社区、妇儿医疗综合体、康养综合体等大型康养医疗综合产业当中。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除温江区外,授牌的其余区(市)县也正依托生态资源推动环境、健康协同发展。其中,都江堰结合良好生态本底,建设“七里诗乡”“灌区映像”“川西音乐林盘”及问花村乡村郊野型公园城市示范区。彭州市依托良好的本底资源,建立科学化的“种-医-药”联动机制,推动健康医疗。蒲江县依托柑橘、茶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发展健康农产品。天府新区结合绿道运用环境与健康理念,打造公园城市高品质生活场景。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就“双碳”目标下美丽四川建设的新路径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贺克斌提到,“双碳”目标对四川省内的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目标。“成都平原的产业结构已经调整到‘321’的顺序,而在川南和川东地区,依然保持着‘231’的顺序。同时,‘双碳’目标也为四川正着重布局的未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贺克斌
贺克斌认为,全社会总碳排放量的下降也必然带来污染物的减少,四川如果继续延续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控制路径,未来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将基本耗尽。若在“碳中和”目标下实现深度能源转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还可以下降54%,二氧化硫排放还可以下降76%,着将大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循环经济将为温室气体的减排带来更大潜力,但‘双碳’目标并不意味着煤、石油、天然气将失去用途。化石能源将从能源变为资源,从燃料变为原料和材料,这些能源依然是未来研究新材料时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贺克斌提到,目前正在推行的无废城市建设与“碳中和”目标有很好的契合度,固体废物管理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过程具有协同性,以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为例,既可以实现生物材料的商品化加工,还能够有效减少秸秆等废弃物燃烧带来的污染。
贺克斌还透露,将环境健康单独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二级专业已经被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纳入讨论范围,相信这将为环境人才的培养以及全社会对环境健康的重视带来好处。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王培哲摄影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