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上海录音,你听到什么?

时间 • 2025-11-20 05:52:47
这段
一个
书记

如果为这段对话做一个标签,我愿用“理解”和“共识”这两个词。

近日,一条上海录音冲上热搜,很多人听了后表示,破防了。

一位上海护士因其所在楼有阳性病例而被封控在小区,但领导希望她返岗,于是护士致电小区居委书记希望其放行。书记与其对话的大致内容,一为哽咽描述抗疫难处,表示赞赏其返岗行为;二为探讨其返岗行为是否合法,有无人为此担责;三是一番犹豫之后书记毅然决定放行。

要为居委书记回应内容分一个层次的话,大致如下:第一,这事(指医护人员紧缺)我知道,但我不能做主(指对阳性病例所在小区人员放行);第二,只要你写个承诺书,保证两点一线,只是返岗和返家,我就放你去;第三,算了(意为不麻烦护士写承诺书了),我不管了,我放你去;第四,去之前你做一个核酸。

有多少人的破防,就在这段对话的一波三折中?音频下有人这样评论:“做一个敢负责、敢担当的人民公仆,面对疫情当人民的防线,面对医护当人民的桥梁,始终站在人民一边,做人民坚实的后盾,与人民一起完成抗疫任务。”说实话,这评论的用词看起来有点“大”,但换个角度想想,这个居委书记也担得起这些大词。共克时艰之时,担当是必需品,但不得不说,很多现实场景中这又是稀缺物。而且,这位书记不仅有担当,还有底线,比如要求护士做核酸,可以说有理有据有节。

还有一条跟评获得很多点赞。这条评论说:“一个好的基层干部的确既要有遵守制度的刚性,也要有尊重常识的人性。”这就是普通人的呼声,在呼吁基层干部尊重常识、以人为本的同时,其实也表露另一层意思,那就是给予基层干部更多“刚柔相济”的空间。基层,特别是社区,是防疫最基础最关键也最可依靠的力量,而防疫的千头万绪,也大多体现在基层、在社区。如果基层干部动辄缚手缚脚,一不小心就当“背锅侠”,那么,这“担当”的确有可能是背不起的“重如山”。因而,在标准化流程之外,尽可能多地提供应变预案,这也是防控的应有之义。

但是,这段录音最打动我的,不是责任,不是担当,而是双方的有效沟通。在这段录音中,无论是书记还是护士,他们都了解对方在讲什么,也都知道对方在顾虑什么。而且他们都很坦诚,没有对细节的隐瞒,也没有无边界对责任的大包大揽。如果为这段对话做一个标签,我情愿用“理解”和“共识”这两个词。有了解才会少一些误解,有理解才会多一些让渡,有全民抗疫的共识,就可见抗疫胜利的曙光。

我们常常强调公共立场,公共立场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他人立场。站在公共立场,才能有效达成理解和共识,而理解和共识,往往是建立在共有的生活世界所提供的基本准则基础上的。这是都市文明积淀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段极富特点的录音给人以莫大信心。

红星新闻评论员刘琴

编辑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