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版来了!快速看懂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下面,带你快速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政府工作报告说,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去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
■去年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推动乡村振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去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去年国家助学贷款惠及500多万在校生。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
■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把更多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
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2022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
■政府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减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就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
■政务服务: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创新: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
■乡村振兴: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启动乡村建设行动
■开放: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
■环保: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教育: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医保: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社会保障: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住房: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文体: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
■港澳台: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
大力抓好农业生产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针对小麦晚播强化夏粮田间管理,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力度,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主产区抓粮有内在动力。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加大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力度。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加强生猪产能调控,抓好畜禽、水产、蔬菜等生产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粮食调入地区更要稳定粮食生产。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一定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
编辑|仪修稷
主编|蒋琳
监审|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