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患者过亿,如何打破“半数规律”有效控制血糖?

时间 • 2025-08-02 13:38:55
治疗
患者

“若肥胖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需要住院治疗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两倍,死亡的可能性更高出48%。”近日,诺和诺德执行副总裁兼商务策略及企业事务负责人柯米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逾19亿成年人超重,其中超过6.5亿人肥胖。中国是世界上肥胖人口增加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1985年开始,儿童和成人肥胖比例几乎是直线上升。

诺和诺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周赋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肥胖症也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进一步探索肥胖症领域。”近日,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每周注射一次用于体重管理的GLP-1治疗Wegovy(司美格鲁肽2.4mg)在美国获批。

改变肥胖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包括诺和诺德在内的企业也在通过科技、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控制糖尿病。如正在积极研究当中的口服胰岛素、干细胞治愈解决方案等。

改变肥胖

糖尿病是慢性渐进性的非传染性疾病,以血液内葡萄糖(血糖)水平不断升高为特征,其发生或是因为胰腺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整血糖,或是因为身体不能有效使用其所分泌的胰岛素。

据了解,糖尿病主要有四种类型,多为2型和1型。其中大部分患者是2型糖尿病,占90%以上,1型糖尿病约占5.0%,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5.0%,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

据2020年《英国医学杂志》上刊登的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预计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已超过1.29亿,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北京阜外医院内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李光伟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表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之所以如此庞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肥胖。

目前全球有6.5亿肥胖症患者,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得所需的医疗帮助。柯米拉介绍说,这6.5亿人群中有近10%的患者向医疗机构寻求治疗,但实际上只有2%的患者接受了肥胖症药物治疗。治疗能够帮助肥胖症患者降低相关风险,比如长期并发症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一些慢病,甚至是癌症。

柯米拉指出,70%的肥胖症都是跟遗传以及家族史和种族相关的,肥胖症患者本身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其中,儿童肥胖症在世界各地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从2000年到2016年,5-19岁儿童与年轻人超重比例已经翻了一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4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也已经受到了超重影响。

“这种超重以及肥胖症对儿童和成年人的影响也包含了更高的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患病几率,患者心理上也会有病耻感。目前只有8个国家将肥胖症视作一种疾病,而且支持肥胖症得到应有的治疗。”柯米拉指出。

柯米拉进一步指出,这些有肥胖症的患者当中,只有不到10%的人意识到自己已经患有非常严重的慢性疾病,并且需要去寻求治疗。诺和诺德希望帮助患者能够得到治疗,并且降低他们患其他严重慢性病和并发症的风险,这也能减低整个医疗系统成本。

对于全球只有八个国家正式承认肥胖症是一种疾病,周赋德解释称,这实际上是一个演进过程。在很多市场中,直到有产品或解决方案来进行治疗,疾病才能得到认知。缺乏治愈办法或治疗方案的疾病,很难引起医学界或者说医疗体系的足够关注。

与此同时,周赋德也提到,在面临新冠疫情这种全球性的大流行的时候,糖尿病的或者肥胖症患者面临的风险会增高。如果患有糖尿病或者肥胖症,你的心血管系统已经承压了。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加上新冠疫情,数据可以说明,如果说这些患者也患有新冠肺炎的话,更容易住院。在科学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糖尿病药物的作用。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也在关注如何能帮助患者照顾好自己,确保他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从而降低其他的一些疾病的风险。

“半数规律”待破解

肥胖是控制糖尿病的重点之一,同时,治疗意识也很关键。

诺和诺德执行副总裁兼国际运营部负责人杜麦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糖尿病患者是可以拥有非常美好健康的生活的,不过前提是得到了诊断和治疗。但目前糖尿病诊疗存在“半数规律”:全球只有一半的人得到诊断,了解自己患有糖尿病;在被诊断出的人群中,只有一半获得了治疗;在这些获得治疗的人中,只有一半的人血糖控制达标;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患者达到了他们理想的治疗结果。

造成上述“半数规律”有多种原因,通过药物研发、加强患者教育和医疗人士的专业培训等推动肥胖症、糖尿病的诊疗就成为了关键。

据了解,糖尿病患者或是因为胰腺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整血糖,或是因为身体不能有效使用其所分泌的胰岛素。

诺和诺德全球开发执行副总裁MartinHolstLange表示,当身体开始失去生成胰岛素和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时,便需要干预。通常最初的干预是靠饮食和锻炼,随着疾病发展,需进行药物干预,包括口服药物,但当这些药物不能满足治疗需求时,便需要注射型药物。

《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给药方式负担研究报告》指出:90%患者认为每日注射治疗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72%患者认为每日注射治疗的种种不便影响了他们遵照医嘱坚持注射,32%的患者因为每日注射的不便考虑放弃注射治疗。

但许多需要注射治疗的患者,或是出于对针头的恐惧,或是因为每天注射不方便,产生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

实际上,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企业也在研发相关产品。例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作为GLP-1产品,将半衰期延长至7天,实现了一周一次给药。

4月下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了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生产的诺和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申请。

据了解,糖尿病患者已经在使用大众流行的指端血糖检测值(BGMs)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来追踪他们的血糖水平,但如果没有看到他们的胰岛素注射数据,就很难评估自身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的效果。诺和诺德公司已开发出智能注射笔(诺和笔6),可记录胰岛素注射剂量的数据(患者注射的时间和剂量)。

对于行业内对无针胰岛素注射探索,周赋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有企业正在探索贴片或是微针的方式,但事实证明仍然存在难度。“胰岛素是非常强效的一种药物,需要严格控制进入血流中的剂量。如果说胰岛素过多的话,会造成低血糖,可能威胁生命。因此,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控制剂量。”

据了解,司美格鲁肽的片剂(商品名Rybelsus)就是属于无针化的一种输送。“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让这些技术成熟化,并能够有更多新药上市。”

诺和诺德中国医药部和质量部企业副总裁张克洲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作用时间角度来说,icodec胰岛素周制剂是研发快速推进中的一种胰岛素,这也是诺和诺德中国第一个真正与全球同步的研发项目。“今年我们就会启动这个项目,我们目标就是和美国同步递交新药的上市申请。”

对于大众比较关心的就是口服胰岛素,张克洲补充介绍称,口服胰岛素有两种思路:一种就是把大量的胰岛素包裹在胶囊里面吃下去,但最终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被吸收,但成本很高,商业化的可能性很小。“诺和诺德还有一个思路,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通过一个小的可降解的装置,把胰岛素放进(装置),然后吞食,在胃部把胰岛素注射进去,这个项目目前还在研发之中。同时,我们也希望干细胞提供糖尿病的最终解决方案——治愈性疗法。”

(作者:朱萍,实习生华卓玛编辑:徐旭责编: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