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一镇公益性岗位工资拖延未发放?官方回应:不属实

时间 • 2025-08-11 02:40:09
工作人员
先生
发放
情况
工资

近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天眼问政”栏目收到安顺市普定县马场镇滕家村滕先生留言称,2022年,他被确定为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清扫道路。但在2023年10月后的5个月里,他并未收到发放的工资。

此后,滕先生外出务工。家里的老人找到村委会询问公益性岗位未发放问题时,对方表示,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未上报滕先生的工资单,协商要么“保住低保”,要么“补发工资”。当时老人选择“保住低保”。2024年,滕先生被取消了低保资格,他表示疑惑。

6月18日,记者将以上情况反馈给普定县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针对滕先生反映的问题,马场镇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展开调查核实。

普定县马场镇工作人员提供的工资发放记录(部分截图)

马场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经查看详细工资发放记录,留言人所称“2023年10月以后的5个月里,村委没有发给我工资”,此情况不属实。滕家村村委会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期间,一直按照规定为留言人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

滕某反映的“2024年我外出务工了,家里的老人找村委问,村干部说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没有把我的工资单报上去,然后村里和我协商要么保住我的低保,要么补发我的工资。因为老人不懂就说保住低保”。经调查了解,此情况同样不属实。滕家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从未对老人说过类似话语,不存在因工作人员疏忽未上报工资单以及协商低保与工资补发的情况。

2023年5月,滕家村关于研判滕先生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于当年7月取消其最低生活保障的会议记录

关于留言人低保被取消的问题,具体情况为:滕某为李某户(脱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成员,该户家庭人口三人,分别是李某、滕某(李某之子)及其兄。原户主李某丈夫患有脑梗全身瘫痪,因治疗产生大量经济开支,且小儿子滕某一直在家照顾,导致家庭贫困。村委会得知情况后,及时了解核实,于2021年10月将该户纳入监测并为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

2022年10月,李某丈夫死亡。此后,经调查发现,滕某兄长在浙江务工,名下购置一辆汽车,之后滕某也外出浙江务工,月收入4000元,家庭收入趋于稳定。村“两委”根据相关规定,召开会议进行研判,认为该户已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遂于2023年7月份取消其最低生活保障。整个过程均有会议记录作为印证。

“滕某在网络上反映的问题与实际情况不符。我镇将持续关注此类情况,加强政策宣传与解释工作,避免类似误解再次发生。”该工作人员说。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