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身大容量、续航增加至200余公里,成都公交将上新→
双开门、低地平、长续航、短车身……9月24日上午,成都公交集团举办了“开门听音”活动,邀请市民代表体验年底即将上新的微循环巴士样车。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新车车身更短,但车内空间进一步增加,座椅从10个增加至13个,续航、乘坐舒适性均提升。
据成都公交集团客运部副部长陈攀介绍,此次增加的新款巴士共120台,将应用在建设路片区、玉林片区、青龙场片区、金融城片区等区域,预计将于年底前上线。
“车整体看起来还是可以,但是车厢会不会有点小,如果高峰期人很多怎么办?”现场,市民李阿姨看到新巴士后,提出了问题。
“这个您放心,虽然我们车长从6.8米缩减至6.5米,但设计后车厢空间更大了。”陈攀说,该款巴士主要投用于社区巴士、微循环巴士、地铁连接线等,高峰期人多的情况下,可视客流情况,适时调配多种车型。
新款巴士从外至内较老款有很大改变。首先,车门从原先的两车门变成类似地铁车门的塞拉门,双平开设计让车门更大、更方便乘客上下,增加了车厢内的站立区域,使得车厢空间利用更加高效,有效缓解了高峰时段的拥挤状况,提升了乘客的舒适度,特别是携带大件行李物品的乘客。其次,车辆内部消除了台阶,座椅设计类似地铁,应用了横向座椅,空间布局更合理,座椅也从10个增加至13个。最后,车内每排座椅都增加了USB接口及下车临停按钮。
“新车采用了先进的电池技术,将单次充电续航里程从原有的60多公里一举提升至200多公里,减少充电次数,极大地缓解了公交运营中的续航焦虑。”据中车时代电动副院长唐烨介绍,平均一天只需充电一次,即可满足全天车辆运行需求。
此外,引入“轮边驱动”技术,将驱动电机从后置优化为两侧后轮直接驱动,不仅提升了动力传输效率,更实现了车厢内地板的全平设计。整车座椅高度统一,彻底消除了“前低后高”的通行障碍,提升了乘客在车内通行安全性,尤其适合老人、儿童及行动不便人士的无障碍出行需求。
现场,成都公交集团向参与体验的市民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车辆座椅布局、车身涂装颜色、线路投放片区等。未到现场的市民也可通过成都公交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参与投票,选出自己心仪的车身涂装,以及想要应用的线路。
红星新闻记者闫宇恒图据成都公交集团
编辑李钰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