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域土地整治”钱从哪来?银行来支招→
一说到浙江
大伙都会想到
这里很发达、这里很有钱
浙江虽说县域经济很发达
但耕地资源缺乏、
乡村耕地碎片化、
空间布局无序化、
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
生态质量在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
2018年
浙江省启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三年行动
提出了“田水陆林村”全域整治
可许多地方在推行时却遇到了难题
有哪些难题?
又该怎么解决呢?
来看中国三农发布记者的探访
↓↓↓
13:36
▲完整视频
《聚焦三农|“乡村全域土地整治”钱从哪来》
搬迁后的烦心事
记者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港南村发现,活动板房中住着不少村民,大多数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据了解,由于一年前镇里要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经村民们同意后,他们就整体搬离了以前居住的村庄。年轻人都租房居住,6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不好租房,镇里就安排在活动板房里临时过渡。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机关党总支副书记钱明华:
00:08
我们当时跟农户签拆迁协议时承诺,农户旧房子一拆,搬出来之后,马上付半年的临时过渡费。
钱明华告诉记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目前第一期项目于今年的5月份顺利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州分行贷款12.5亿元,不但保证了项目的实施,同时也保证了一期项目搬迁的1000多户村民的安置。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港南村村民陆秋妹:
新房子搬到街上去了,买菜也近了,小孩读书也近了,上街也近了,觉得很开心。
记者了解到,当时在项目开始实施搬迁的过程中,两期项目范围内搬迁的村民都非常积极。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卜家堰村党总支副书记徐新祥:
一个自然村搬迁达到百分之一百,每户人家就可以拿到10万元奖励金。
钱明华说,尽管搬迁比较顺利,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由于第二期项目提前搬迁,并没有向银行申报贷款,导致第二期1511户村民下半年1000多万元的过渡费还没有着落。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机关党总支副书记钱明华:
搬出来一年多的时间,钱还没到位,农户天天跟我们要钱,我们也很着急。
为了能及时解决村民们的过渡费和拆迁奖励等所需要的费用,当地政府再次找到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州市分行。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机关党总支副书记钱明华:
我们等着要钱,比较急,所以就找了其他银行,转了一圈都不满意,要么额度少了,要么期限短了,要么利率高了,最后还是找了农发行。
湖州南浔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钟方俊:
贷款的期限也好,利率水平也好,各方面比较下来,我们觉得农发行的服务,我们是比较满意的。
今年11月中旬,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二期项目,已经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州市分行申请贷款,并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于11月底来到善琏镇,对项目进行了评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乡村振兴处副处长朱勋:
00:13
整个项目对当地的环境、农民的集中居住是有示范作用的,从企业的准入到支持的范围,还有最后的社会效益,应该是都符合我们要求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客户经理成兰:
年底了,我们把这个项目早点审批下去,也能解决当地农户目前住活动板房的困境,让他们早点拿到补偿款。
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内容多、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农发行适时推出了耕地保护提升贷、农地综合整治贷、农地产业振兴贷、农地生态服务贷、农地制度改革贷、农地新型抵押贷等信贷产品,以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而善琏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所贷的款,采用的正是农发行推出的“农地综合整治贷”这一信贷产品。善琏镇这个项目贷款的周期是8年,其中前3年是建设期,建设期只还利息,不需要还本金。建设期过后,第4-8年,每年分两次平均还本付息,有效降低了项目实施成本。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乡村振兴部副总经理杜耀陆:
关系民生的这些重大项目,农发行往往能够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支持,比如说在利率上、在期限上、在办贷效率上,我们都有别于别的一般项目给予优惠支持。
加班加点解难题
就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复评结束的第二天,湖州市善琏镇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二期项目1800多份农户和小企业搬迁协议的审核,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州市分行加班加点地进行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州市分行客户部高级主管汪跃武:
包括它的户数、金额、区块,包括它的人员是否核对一致。
那么,从申请贷款到材料全部审核完,需要花多长时间呢?
湖州南浔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钟方俊:
第一期近两千户农户,农发行从审批到农户拿到钱,二十天左右。
听说一个月内贷款就能够到手,钱明华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因为有了这些贷款,才能让二期项目搬迁的村民和一期项目搬迁的村民一样,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观音堂村党支部书记杨国琴:
我们开辟了“共富菜园”,老百姓不仅享受了城里人的待遇,更享受了农村还有一份亲情感。
其实,有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后,不仅让村民们有了好的居住环境,而且让还贷也有了保障。
湖州南浔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钟方俊:
我们两期项目节余的指标一共是3400亩左右,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我们的补充耕地的指标两块,在我们指标交易平台上的指标交易收入,总的收入预计在40亿元左右。
钟方俊他们是通过“两项指标”交易后还贷,而湖州市南浔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将流转来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基础设施配套后,提高土地流转价格来还贷。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任远清:
土地本身以前流转每年每亩1000元,我们整治之后租出去,每年每亩就是1500元、2000元,我们就解决了还贷的问题。
“农地银行”品牌推出新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土地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聚力重点项目,紧盯产业特色,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最近还推出“农地+”新模式,用来助力乡村区域整体开发。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朱峰:
“农地+人居环境改善”、“农地+产业导入”、“农地+村集体委托经营”等信贷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农地银行”服务的业务领域。
记者来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发现,有五个村庄土地综合整治之后,形成了一万一千多亩的连片土地。这么多土地如何来盘活呢?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港胡村党总支书记钱建强:
从老百姓手里流转土地是每年910元一亩,现在我们是把这一万一千多亩地流转给星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是种水稻。
记者了解到,这个项目由湖州南浔乡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统一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出的“农地综合整治贷”金融产品取得贷款,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再由港胡村整体流转给星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模经营。
星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郭培友:
基本上起步就是无公害的生产方式,逐渐农药、化肥减量,向绿色生态方面发展,未来要达到绿色食品等级。
他们再把耕地反包给种粮大户,以绿色生态模式种植水稻,企业高出市场价10%回收,种植户也有不错的收入。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港胡村种粮大户田水芳:
一年一亩地纯收入500元。
周国华他们的一万多亩地是从湖州南浔旧馆頔南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流转来的。他告诉记者,今年4月,他们正为流转土地缺乏资金发愁的时候,恰巧赶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出“农地+产业导入”模式。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州市分行,他从“农地产业振兴贷”金融产品中贷款2.65亿元,贷款周期15年,引进了不少高新农业企业。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果蔬高新科技孵化园运营负责人余志引:
一亩地每年纯收入差不多二十万元左右,有两户采用这种模式,其他的不是用这种模式,相对投入更少一点,大概每年每亩纯收入在十万元左右。
既融资又融智
有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州市分行的资金做后盾,高新项目园区已经有两家农业企业入住,并与七家农业企业签订了入驻合作协议。如何让土地发挥更大效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帮他们出谋划策。
湖州南浔农业农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周国华:
农发行也给我们支了不少的招,一个是往种业解决“卡脖子”技术方面,另外一个是产业园区的建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州市分行行长屠元亮:
农发行作为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不仅为客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乡村振兴部副总经理杜耀陆:
项目怎么发展,怎么获取收益,怎么防控风险,确保这个项目能够办成,可持续、能成功。
据了解,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农地银行”品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实现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朱峰:
三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累计投放农地贷款255亿元,支持省级全域土地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70多个,整治面积约89万亩,其中新增耕地3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9万亩,耕地平均质量等级提升至6等以上。
今年1月至11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贷款1310.64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与提升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浙江可以说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由于耕地碎片化
农业产业想做大做强也很难
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运用“农地银行”品牌
将金融活水
注入“乡村全域土地整治”之中
为当地建设用地挤出了指标
为农业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助推了乡村振兴
记者|丁华明摄像|李江杰
编辑、视频剪辑|史紫炜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