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强极核,成都的势与实

时间 • 2025-08-15 05:01:58
成都
发展

盛夏已至。蓉城,是一如既往的热闹。

这一边,成都“强县活区”行动启动,立足特色谋突破,高质量发展正当时;这一边,“立园满园”如火如荼,产业乘势而上,项目热火朝天。

这一边,9家蓉企上榜全球独角兽,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另一端,成都世运会盛会将启,宾朋将至,筹备“火力全开”。

就在这奋进的日子里,有振奋的消息传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加快建设“三中心一基地”(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做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功能品质。

更强的支持,更深的期许,更大的责任。

成都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必须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担重任、挑大梁,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这是荣耀,更是使命.

成都可堪重任?唯有“干”字当头!

▲四川天府新区锦尚大桥马川江摄

01.-势-

承担使命任务,须先深刻把握,什么是成都真正的时代使命?

跳出成都,站位全局,方能认清位势。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作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判断。国家战略布局中,西部更显重要。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成都作为极核城市,并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定位;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寄予成都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厚望。

去年9月末,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成都“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为成都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川天府新区科学城杨红玲摄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棋局里,成都无疑是重要一子。在四川这一挑大梁的经济大省中,成都则是挑大梁的经济大市。在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里,成都须有更强担当。

将视角放在了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城市的时代使命清晰而具象——

站位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重要期许看成都,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站位“公园城市”的战略擘画看成都,要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站位国家国土空间开发总体布局看成都,要加快实现“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站位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省委发展战略看成都,要加快打造带动全省乃至全国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这份深切的期许,将成为成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无愧使命,方能不负荣光。

▲兴隆湖湿地公园王勤摄

02.-时-

“时”,亦为“机”。因势而动,也必将乘势而上,这是担当,更是机遇。

此次出炉的《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支持成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动能,不断提升区域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提升新质资源集聚转化能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技术应用功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着力提升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带动西部对外开放能力,强化门户枢纽功能,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幸福城市,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麓湖生态城沈军摄

五大方面的目标愿景汇起来,就是一张高质量发展的大蓝图,那意味着更高的能级,更高的水平,更强的动能,更优的品质。机遇在前,成都再次担当起新的使命。

与机遇、担当相匹配的,是这座城市已经拥有足够坚实的发展基石。

今天的成都,不仅是近悦远来的巴适安逸之都,更是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历经千年岁月淬炼,这座得天独厚的城市,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与坚韧的精神,更在当前的发展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成都太古里王勤摄

看经济——去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23511.3亿元,同比增长5.7%,经济总量居中国中西部地区第1、全国第7,充分发挥了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作用;

看科创——成都拥有着超395万户市场主体、1.4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才总量居全国第4位,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3位、实现“六连升”。

看开放——天府和双流两个国际机场定期直飞客货运国际航线73条,中欧班列“钢铁长龙”直达境外120个城市,还成功吸引了空客、西门子、京东方等国内外巨头落户。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成都外贸更是展现出强劲韧性:去年实现进出口额8390亿元,贡献了全省8成以上的份额,成为全省外贸稳万亿的“压舱石”。

看产业——成都是中国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并贡献了全省近三成的工业增加值。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1800亿美元,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超1100亿美元。这里每天生产14.3万台笔记本电脑,每年生产84万辆汽车,每分钟就有1.5万块集成电路下线。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人生产线陶轲摄

看治理——成都是一座宜业宜居之城,16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2万家火锅店、30万家餐馆、8000家咖啡馆、1万家茶馆,超9000公里“天府绿道”……来成都街头走一走,已成为中外游客的“人生必体验”。

有潜力,有根基。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健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对成都而言,保持经济规模增长的同时,更核心是在增长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底层逻辑转变,从而实现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的质变。

《意见》的出炉,给了成都高质量发展最精准、最有力的支持。未来,成都将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让政策的“及时雨”精准浇灌到发展的每一寸土地;亦将以成效为能量,更好地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03.-实-

“实”者,拼字当头,实干为要。

再宏伟的蓝图,再美好的愿景,终要靠汗水绘就。《意见》五大方面,15条举措,这让成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拥有了更多的政策机遇,更足的要素保障,更大的改革空间。

路径已在眼前,对成都而言,没别的,就是“干”。

▲成都科创生态岛

成都的一些创新做法、特色做法,在《意见》的支持下,能量将更足,驱动力将更强。

比如,去年以来,成都深入实施“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提出园区优化强承载等五大攻坚任务。为了支持成都更好开展“立园满园”行动,《意见》明确提出,将支持成都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新设省级开发区,支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推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集结中心。

▲成都天府软件园

对于成都而言,需要更坚定地推进,更笃定地前行,进一步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创新管理运营、要素保障等机制,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再比如,去年以来,成都高质量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并先后成立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招商中心和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优化企业服务,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服务品牌。

▲成都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现场,企业代表发言

此次《意见》专门提出,支持成都打造“企需我应”综合服务平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这无疑是在成都强化企业培育,创新实干的道路上,再大大加了一把力。

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6月27日举行的“支持成都加快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成都市副市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锋君表示,《意见》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是对成都工作的鞭策激励和更高要求。对于下一步,他说:“聚焦重点狠抓落实。”

是的。成都,还需要更大的干劲儿。成都所承担的使命,不仅仅是成都一城之事,更是关乎全省、关乎全局的大事。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建好“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美丽宜居幸福城市”,这样的成都,才能带动省内五区共兴,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才能尽情绽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干字当头、迎难而上。奋进成都,将勇担重任,挑起大梁。

红星新闻记者王垚

编辑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