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很高!持续高温下,小心这种病!
近日
全国大范围地区
开启“炙烤”模式
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
这也导致热射病患者增多
甚至出现死亡病例
那么
什么是热射病?
它的症状是什么?
哪些人群容易得热射病?
警惕“高温杀手”
6月16日晚,一名患者因出现严重意识障碍被送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体温高于42℃,被诊断为热射病。此后,患者很快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近7小时抢救后,于17日凌晨离世。
据医生介绍,该患者在户外带娃活动回家后,曾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中暑症状,但并没有及时采取调适措施,而是继续处于没有开空调的闷热、西晒房间内,直至“叫不醒”才被家人发现、送医,最终导致死亡。
6月到9月是热射病高发的时段,而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永祯告诉记者,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
赵永祯表示,在临床上对于中暑常规分三级: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在重症中暑里,又分成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里最重的情况,有很高的致死率。
这些症状要当心
那么,被热射病“盯上”,有哪些症状呢?
赵永祯介绍,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核心温度指的是临床上测的直肠温度,直肠温度会比平时测的腋温高一摄氏度。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它还会出现多器官的损害,最严重的会引起人的凝血功能的异常。
这些人群需警惕
热射病的出现同样也有高危人群,如老年和幼儿,原因与体温调节处于失衡状态或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有关;其次是高温高湿天气下,一些户外工作人员,如建筑工人、农民、交警、环卫工人等,以及一些特殊工种的人群,如在高温高热天气中进行训练的消防员或者是运动员。
赵永祯表示,并非只有在户外作业的人员是高发人群,一直在室内也有可能“中招”。在封闭的温度很高的环境,再加上一些老年人有些基础病,体温散热出现问题,会出现非劳力性热射病。而且,在密闭环境下,要注意通风。
如何预防和急救?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赵永祯提醒,如果感觉到胸闷、憋气、出大汗、乏力、头晕这些症状,意味着已经出现了先兆中暑的情况。首先应该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到通风和阴凉处休息。同时尽量减少衣物,喝一些冰凉的饮料,增加通风,比如扇扇子,或者到有空调的环境当中。
但是,当患者体温升高伴有意识状态改变,或有脱水症状,如意识淡漠、呕吐和腹泻等情况,应该及时进行降温并到医院就诊。
1.离开高温、高湿环境,并测体温。通过体温,我们可以判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2.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3.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需要注意的是,喝水所带来的补水效果并不高,还易引起呕吐。从医疗角度的现场救治,还是要大量的输液。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4.不建议给热射病病人吃退烧药。因为,热射病跟普通感冒发烧不一样,它本身会引起肝肾的损害,用退烧药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增加器官功能的损害。
5.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快就医,去一些有ICU的医院。因为有重症监护室的医院,对于热射病能够及早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愈后非常有帮助。
“热死人”
有时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在高温下
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护
如出现中暑症状
要及时就医
你那里现在热吗?
你有哪些降暑小妙招呢?
农视网综合|三农三人谈、人民健康、新华网、健康中国
编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